歷史遊踪 x 週末行山 -渣甸山下奧斯本英雄故事

衛徑二段紀念碑記載了奧斯本軍官的事蹟

港島衛徑一、二段的交界位是大潭水塘道燒烤場,鄰近豪宅陽明山莊。在衛徑二段開頭,有一塊銀白色的告示牌,當中記錄了香港保衛戰中,加拿大兵士約翰奧斯本捨身救人的高尚情義。

當年日軍在1941年12月17日渡海於北角登陸,19日起就向港島中部山區進攻。當年港英守軍派遣了130名溫尼伯榴彈兵陣守畢拿山一帶。一行約二千五人,由加拿大遠道而來的援軍,於1941年11月抵達香港,準備應對愈來愈險峻的國際局勢。據香港政府資料,溫尼伯榴彈兵團在二戰伊始曾經進駐過非洲牙買加,後回到加拿大,之後再收到命令前往香港防守日軍入侵。兵團由新入伍士兵組成,缺乏充足訓練和裝備,面對趾高氣昂、在中國境內幾乎戰無不勝的日本軍隊,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。

奧斯本帶領部下頑抗

據《圍城苦戰:保衛香港十八天》一書記載,當時有約130人溫尼伯兵團士兵守備畢拉山,但由於士兵不熟悉地形,而且裝備不足,陷於苦戰。約翰奧斯本 (John Robert Osborn)是榴彈兵團A連士官長,之前曾經當過海兵,有一定作戰經驗。他率領部下與日軍戰鬥近12小時,但無奈寡不敵眾,且戰且退,當退守到山頂位置時,只餘下30多名士兵。他命令士兵就地掘戰壕固守,可是日軍已經向山頂上進攻,敵軍的手榴彈如雨下,一顆顆的拋到陣地中。奧斯本把手榴彈一個一個的拾起來,再拋回日軍陣中。但有一次,他來不及拋走手榴彈,以身體覆蓋,並掩護己方士兵。當時在場的軍人 Matthews 回憶道:「當手榴彈爆炸時,我立時趴下,心想當時死定了。但爆炸之後,我沒有死,但奧斯本就倒在地上,他用身體保護了我們。」今天在衛徑二段的銀白色紀念碑,就是永誌奧斯本軍士捨身為人的亡我精神。

由加拿大駐香港總領事館分享影片,記載了奧斯本的故事:

而每年12月加拿大駐香港總領事館都會在西灣國殤墳場舉行悼念儀式,因為香港是加拿大軍隊在二次大戰中死亡率最高的戰場。

資料來源:

邱逸,葉德平,劉嘉雯,《圍城苦戰:保衛香港十八天》,中華書局,2013年7月
香港電台,一分鐘閱讀
香港政府新聞公報,2011年12月22日

Commen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