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路線、距離、天文大潮 | 風暴潮的破壞力

訪問天文台台長岑智明
雖說香港不是地震帶,地震或海嘯的威脅不大,但像小型海嘯般的風暴潮,威力不容看輕。縱觀各地風災,帶來大量人命、財物傷亡的不是高速陣風,而是由熱帶氣旋引起而突如其來的風暴潮。簡單來說,風暴潮不是海浪,而是熱帶氣旋引致的海水上升。熱帶氣旋的風力是水位上升的主因,它的低氣壓是次因。風暴潮所引致的海水上升高亦與水深和海岸線形狀有關。

香港三面環海,每年夏天都會受到數個熱帶氣旋吹襲,故風暴潮威脅離我們不遠。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指出,風暴潮會否對香港造成大規模破壞,取決於颱風的強度、路徑、颱風與香港之間的距離與及是否碰上天文大潮。

閱讀更多

訪香港公共交通智庫 香港的渡輪服務能否敗部復活嗎?

維多利亞港渡海小輪
繁忙時間在金鐘、北角、鰂魚涌港鐵站,等多幾班車你都未必上得到。紅隧,無論任何時間都是塞車。維多利亞港被填成維多利亞河,兩岸愈來愈接近,可是交通時間並沒有因而縮短。未來數年,再會有多條港鐵支線落成,上述轉車站的人流將會再增加,在現有的建設和系統之下,鐵路只會愈來愈迫。


閱讀更多

大嶼山的海豚,會不會是香港人的前車?

訪問洪家耀博士@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

當中華白海豚都離開香港大嶼山水域,我們又可以去那裡?

在筆者眼中,大嶼山並不是醜小鴨、也不是腳趾尾;當然,在當權者眼中,大嶼山除了是個無可估量的大金礦,也是政治投誠的籌碼。然而,對於生活在大嶼山一帶海域的海豚,大嶼山依舊是大嶼山。

洪家耀博士(Samuel),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,自九十年代投身本港鯨豚保育事業,也希望視之為終身職業。我們視中華白海豚為香港的象徵,可是近十年來,由於來往珠江口及澳門的船隻愈來愈多,是直接減少白海豚數量的主因,「十年前我香港水域有超過150條,但到了2012年,只剩下61條。」Samuel 亦對政府近來意圖開發大嶼山感到憂心,「機場第三條跑道、港珠澳大橋、東涌、大小蠔灣、交椅洲等地填海計劃、石鼓洲焚化爐、東大嶼發展第三都心等,上述工程都會把白海豚趕入絕境。」

閱讀更多

馬拉松視障跑手及領跑員專訪 – 梁耀忠議員及視障跑手李啟德

梁耀忠與及視障跑手李啟德

一年一度的香港渣打馬拉松將會在今個星期日(2月16日)舉行,若果你是長跑常客,大概都會發現跑道上有愈來愈多的人穿著起「領跑員」、「視障跑手」的背心。跑步從來都是一個人的磨練,現在要兩個人,一條帶,一條心,42.195公里絕不易走。

閱讀更多

踏破鐵鞋尋遍香港廢墟 | 廢墟達人劉李林先生

香港廢墟導賞 劉李林著


人稱劉Sir 的劉李林是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工,他興趣是要踏遍香港的天涯海角,路走多了,吸引劉Sir 未必是壯觀的自然風光,而是一座又一座湮沒了的廢棄建築。

閱讀更多

【這天最終須分手 拆夥晚餐是最後】 行在官塘坊民坊的最後歲月

「活在官塘」成員在講解當區重建計劃的不公平之處

5公頃的土地,400多億的利益,問誰不會心動?市區重建局承接了自2001年成立以來最大的「刁」,整個官塘裕民坊將會拆卸重建。官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,也是香港輕工業起飛的象徵,在2014年往後的日子,它將會是「起動九龍東」計劃的火車頭。急速的發展腳步,市民根本無法剎停,往日的街坊情誼、睦鄰關係,小城故事等,還能重聚,那就是緣。
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