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在聖誕去了灣仔著名法國餐廳:仙后餐廳,食了一頓豐富的法國菜慶祝。本來以為食法國菜會不飽肚,因每樣餸都是細細碟。但最後我發現錯了,我們都吃到撐住肚皮走。人均價錢雖貴,但本著「人一世物一世,乜都試一下」。大家都在疫情下挨過了兩年,至今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見到曙光。人生苦短,及時行樂才是重要。
分類: 保育
-
歷史遊踪 x 週末行山 – 黃泥涌峽看香港保衛戰
十二月本是個令人愉快的月份,當月有普天同慶的聖誕節和期盼來年事事如意的除夕夜。可是在七十五年前,香港迎來黑暗歲月,日本攻佔香港,開展了三年八個月的淪陷日子。而香港島上的 黃泥涌峽 ,是整個香港保衛戰最血腥的一役。 (閱讀全文…)
-
守護我們的郊野公園 – #SaveOurCountryParks
有時彼此也會談到工餘時間的活動。外國人都會覺得香港是不夜城、生活極度方便(急促)、美食雲集、購物天堂等⋯的確他們都沒有說錯,這全是遊人對香港的初印象。當我和他們推介香港的群山與自然風光,他們也想不到這個小小的東方海港,也擁有明媚動人的自然風光。 (閱讀全文…)
-
大嶼山的海豚,會不會是香港人的前車?
當中華白海豚都離開香港大嶼山水域,我們又可以去那裡?
在筆者眼中,大嶼山並不是醜小鴨、也不是腳趾尾;當然,在當權者眼中,大嶼山除了是個無可估量的大金礦,也是政治投誠的籌碼。然而,對於生活在大嶼山一帶海域的海豚,大嶼山依舊是大嶼山。
洪家耀博士(Samuel),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,自九十年代投身本港鯨豚保育事業,也希望視之為終身職業。我們視中華白海豚為香港的象徵,可是近十年來,由於來往珠江口及澳門的船隻愈來愈多,是直接減少白海豚數量的主因,「十年前我香港水域有超過150條,但到了2012年,只剩下61條。」Samuel 亦對政府近來意圖開發大嶼山感到憂心,「機場第三條跑道、港珠澳大橋、東涌、大小蠔灣、交椅洲等地填海計劃、石鼓洲焚化爐、東大嶼發展第三都心等,上述工程都會把白海豚趕入絕境。」
-
踏破鐵鞋尋遍香港廢墟 | 廢墟達人劉李林先生
人稱劉Sir 的劉李林是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工,他興趣是要踏遍香港的天涯海角,路走多了,吸引劉Sir 未必是壯觀的自然風光,而是一座又一座湮沒了的廢棄建築。(閱讀全文…)
-
【這天最終須分手 拆夥晚餐是最後】 行在官塘坊民坊的最後歲月
5公頃的土地,400多億的利益,問誰不會心動?市區重建局承接了自2001年成立以來最大的「刁」,整個官塘裕民坊將會拆卸重建。官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,也是香港輕工業起飛的象徵,在2014年往後的日子,它將會是「起動九龍東」計劃的火車頭。急速的發展腳步,市民根本無法剎停,往日的街坊情誼、睦鄰關係,小城故事等,還能重聚,那就是緣。 (閱讀全文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