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外出工作,也是第一次去到新加坡。為了方便,沒有單反隨身,只是臨出發之前買了一部Sony Action Cam Mini,邊走邊拍。大部分的拍攝時間,都沒有連接到屏幕,也只是用「盲狙」的方法來拍,但是這種感覺真的有像用菲林拍攝,要到了處理記憶體時才會知道影片的效果,倒也有趣。 繼續閱讀 與action camera 同遊新加坡
分類存檔:旅遊
新玩具 Sony Action Cam Mini – HDR AZ1
初到新加坡
因為工作,第一次飛到新加坡,第一個印象就是很安靜。機場很靜,街道很靜,公共交通很靜,整個城市都很安靜,完全不像是一個擁有五百萬人口的城邦。相對於香港,即使一個新市鎮,都比新加坡的中心區來得喧鬧。 繼續閱讀 初到新加坡
踏破鐵鞋尋遍香港廢墟 | 廢墟達人劉李林先生
人稱劉Sir 的劉李林是聖雅各福群會的社工,他興趣是要踏遍香港的天涯海角,路走多了,吸引劉Sir 未必是壯觀的自然風光,而是一座又一座湮沒了的廢棄建築。
三人流浪 攝於天地之間 – 「流浪攝。」專訪
「我們一路堅持披星戴月上山拍攝雲海、星河、崇山、峻嶺,其實是想讓沒有機會去欣賞香港嬌艷奪目自然風光的人能夠知道,香港除了高樓大廈外,仍有很多地方是相當美麗,是值得我們去守護。」Facebook 山野攝影群組「流浪攝。」首領聯師兄與隊友Tony 和露伊,三個人,一道氣,花了整個2013,遊走數十個山頭,拍攝了數以百計的香港郊野相片。有人性,鏡頭裡總有豐收。2013年底,三人在文化中心舉行了相展,吸引無數朋友前來欣賞。2013,是流浪攝的豐收年,畢竟在2013年伊始,他們亦沒有想到能夠走到這樣遠。 繼續閱讀 三人流浪 攝於天地之間 – 「流浪攝。」專訪
南極之旅, 不比一世遙遠
2013年,Candy參與了一次極之難忘的環境考察,因為她是唯一一個代表香港出使南極的青年大使。在大學時間,她已經接觸到國際環保組織2041,當她知道該組織向全球招募三十位南極青年大使,就第一時間撰寫計劃書及找尋贊助商。
繼續閱讀 南極之旅, 不比一世遙遠
上海,十里洋場的古與今
香港、上海,是一時瑜亮:「既生瑜,何生亮?」
環顧歷史,世界上並沒有一個國家同時出現兩個世界級都市。日本沒有兩個東京、美國沒有兩個紐約、英國沒有兩個倫敦;但是中國就有香港與上海。歷史中得出的是後者退,前者進;現在是相反:後者猛進,而前者在原地踏步,或是磋跎歲月。 繼續閱讀 上海,十里洋場的古與今
南京見聞錄
城市是人類的文明結晶。因為歷史賦予了每個城市多一種意義,這種厚重的質感,是我旅行所想尋找的樂趣,也是促使我手不停筆、腳未停步的主因。
我特別喜歡了理每個城市的故事,特別是一些飽經風霜或歷史印記的城市:
俄國的伏爾加格勒,即二戰時的史達林格勒,這城是蘇德兩軍超個百萬軍團浴血的地方,此地更扭轉了二戰進程,同盟國轉守為攻,是人類文明的重要一戰。
日本的廣島和長崎,是人類文明史上首兩個遭受核武災劫的城市,亦是日本挑起多年戰火的極沉重代價。
南京,是中國歷史一道疤痕,戰後幾十年仍然在滲血的傷口,至今仍然癒合無期。
2010年首次到訪南京,時值隆冬。金陵給我第一印象是街道細小,行人又不多,沒有首都的風範。但她在寒風細雨中,顯得份外瑟縮肅殺哀愁。甫下車時,竟也下起綿綿細雨,令到這個旅程更添愁雲。
寒冬中竟下起大雨來,使我們的旅程更添愁雲 |
古時候的南京城曾被稱為「金陵」、「秣陵」和「石頭城」,曾有十個朝代在此城建都。從字面上可見這個歷史名城曾有著風光的往事。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之前,南京是政經中心。二戰之後,接著多年國共內戰,這個城市予人的印象都只餘下悲傷一面:南京大屠殺。
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|
門外的雕像重現當時南京城內外兵荒馬亂、人人自危的情況 |
走進紀念館內,雨仍是不斷的下。館內四處的地表上,都裝置上低音量喇叭,不斷地播著像佛教儀式般的樂曲,似是超道埋骨地底的一眾無辜往生者。
據旁述所言,石子下都是累積下來的白骨 |
有命有姓的死者,沒名沒姓,甚至是屍骨無存的也不計其數 |
正當現在中國、日本兩國政府,為了爭奪釣魚台而大動肝火,各不相讓。但是日本政府的立場並不代表整個日本社會的民眾。在館內有著寫滿日文的祭品和花圈,相信是日本旅客所留下的。
花圈寫上祝願中日和平 |
另外,紀念館內用日文寫成的指示牌和說明特別多,目的不言而喻。
不敢記起 |
未敢忘記 |
博物館中最後的一段路,是一條時光隧道,喻意每一位參觀者都從「地獄」重返人間,也盼望世界各國領導人能夠以史為鑑,恪守和平。
Walking through the darkness |
和平灑滿人間 |
單車環台練習曲(14)
單車環台練習曲(13)
Day 13 蘇澳-基隆 116.17km
穿越蘇花公路後,我們已回到台灣北部的宜蘭縣,距離新北市只有一步之遙,那代表我們的環島的行程也快將終結。昨晚泡過蘇澳冷泉之後,今早我們又再北上。從宜蘭到台北市,有兩條路可供選擇:第一條是走台九線的北宜公路,第二條是走台二線的北部濱海公路。前者雖然直接和快捷,但是北宜公路的地勢是呈「M」字,兩個高點超過400米,而由於我們昨天經歷了蘇花的煎熬,所以我們都決定繞遠路,取道位於台灣北海岸平坦的台二線回家。 繼續閱讀 單車環台練習曲(13)